首页 北京 江苏 江西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河北 河南 山西 新疆
当前位置:首页>地方实践>甘肃>地方观察

甘肃通渭县:马铃薯变致富“金蛋蛋”

时间:2025-07-15   来源:中国网   编辑:胡俊

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三铺乡北部的侯坡村,是一座宁静且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,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232户1023人,常住208户830人,耕地面积6001亩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为这片土地孕育了肥沃的土壤,也承载着村民们世代生存与发展的希望。

甘肃通渭县:马铃薯变致富“金蛋蛋”

2025年,第三铺乡党委、政府依托通榜(通渭至榜罗)公路沿线地理位置优越、销售便利等条件,结合侯坡村产业发展优势,坚持党建引领,部署全村实施千亩黑膜早熟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点,通过统一品种、统一技术、统一农资、统一质量、统一销售“五统一”模式,强化连片推进、规范管理、高效防控、质量标准、市场衔接等措施,着力推动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产业化水平。

甘肃通渭县:马铃薯变致富“金蛋蛋”

其间,甘肃省中医院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“两委”携手并进,带领村民们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,挥洒汗水,播种着未来的梦想。他们积极响应国家“一村一品”战略,发展马铃薯产业,于是,千亩马铃薯示范点在侯坡村全面推广。随着现代农业机械的引进,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。这不仅是村民们辛勤努力的成果,更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信念的生动诠释。

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村“两委”会同驻村工作队认真研究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和计划,大家一致认为村集体经济要发展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关键。

甘肃通渭县:马铃薯变致富“金蛋蛋”

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村“两委”班子中形成,先试点后推广。示范点决定采取“支部+合作社+农户+基地”种植模式,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先锋引领作用和本地合作社优势,由合作社给予技术指导,并对无劳动力农户帮助代种代收,今年,带动下侯家、姚家山、上贾家3个社105户农户种植黑膜早熟马铃薯1036亩,亩产预计5000斤以上,农户亩净收入2000元以上,农户也通过就近务工、产品销售等渠道增加收入。

眼下,快到马铃薯销售季节,通过展览、推介等活动,采取合作社统销和农户自销的方式,一方面,发挥较为成熟的自销经验,由农户自行在县内定点销售;另一方面,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后,驻村帮扶队协调帮扶单位消费扶贫、联系兰州蔬菜批发市场进行统一销售、联合其他驻村队员一起通过微信群、朋友圈、快手、视频号、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宣传售卖,着力解决散户销售压力,提高当地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、占有率和知名度,推动全乡产业全面升级,实现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。

如今,绿意盎然的马铃薯,不仅点缀了乡村美景,而且成为周边地区的闪亮名片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之美,让他们亲身感受种植与收获的乐趣,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。这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收入,提升了生活水平,更显著提高了侯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侯坡村马铃薯示范点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,享受优惠政策和技术扶持,助力示范点融入市场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村民的积极参与提升了种植技术和市场意识,营造了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。侯坡村千亩马铃薯示范点的成功实践,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,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的巨变与潜力。

下一步,侯坡村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优化产业结构,延长产业链条,致力打造集种植、加工、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。加强品牌建设,依托示范点优势资源,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,引进优质马铃薯品种和先进技术,提升品质与产量,提升市场竞争力,力求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增绿。同时,积极探索“互联网+农业”“生态旅游+农业”等新型发展模式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(来源:中国网)
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