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 月 28 日上午,随着第一辆汽车平稳驶入,徐州东部绕越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。这条纵贯江苏西北部的 “运输大动脉”,北起京台高速苏鲁省界江庄枢纽,南接淮徐高速睢宁西枢纽,全长约63公里,串联贾汪、铜山、邳州、睢宁四县区。对徐州而言,它不仅巩固了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,更将有效缓解现有高速压力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,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鲜为人知的是,这条 “通途” 背后,藏着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连徐支队第四大队(下称“第四大队”)执法人员长达三年的默默守护。从2022年7月项目开工到通车,面对施工周期长、规模大、交通组织复杂等难题,他们以 “全程监管、精准护航”的专业与担当,确保项目零责任性安全生产事故,交出了一份 “平安通车” 的答卷。
从 “纸上方案”到“现场落地”:把好每一道安全关
“高速公路施工,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,尤其是交通组织转换,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事故。” 第四大队负责人介绍,项目开工之初,他们便确立了 “事前严审、事中严管” 的监管思路,将法律法规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。
为让监管更精准,大队指定专门中队 “挂图作战”—— 根据施工类型、规模、影响范围及进撤场、交通转换等关键节点,分段制定监督计划,明确检查频次、时段和内容。同时,运用电子巡查、现场视频调度等 “智慧手段”,让施工路段管理更高效。“比如通过监控系统实时查看作业区标志标牌设置,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提醒整改,既节省了时间,又提高了监管覆盖率。” 监管中队执法人员说。
施工方案是 “安全施工的灵魂”。第四大队深化 “一路三方”(交通执法、公安交警、运营公司)联勤联动机制,联合辖区公安、连徐公司及业主、施工单位,对《施工交通组织方案》等进行 “多轮会诊”。“每个方案都要经过现场勘查、风险评估、细节打磨,直到各方一致认可才允许实施。” 负责人回忆,仅进撤场阶段,他们就组织了 8 次联合审查,反复优化车辆分流路线,确保施工不影响现有高速通行。
现场监管 “十看十查”: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
走进施工路段,执法人员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烈日下、风雨中——他们手持执法记录仪,对照 “十看十查” 清单,逐一检查作业区布置、标志标线设置、施工人员资质等细节。
“警告区长度够不够?上游过渡区锥形桶摆得直不直?工作区有没有设置硬质隔离?” 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,却是第四大队现场监管的 “必答题”。一次巡查中,执法人员发现某路段作业区下游过渡区长度不足规范要求,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整改:“过渡区是车辆从作业区驶回正常车道的‘缓冲带’,短一米都可能增加追尾风险。”
对发现的问题,大队实行 “分类处置”:一般性隐患通过微信群即时提醒、截图归档;严重问题立即取证,下达《整改通知书》限期整改;涉嫌违法施工的,依法从严查处。三年来,他们累计实施常规监管 1200 余次、专项重点监管 45 次,下发整改通知书 17 份,督促消除重点隐患 15 处、一般轻微隐患 49 处。此外,还开展 5 次 “邀约式” 安全检查,主动上门帮施工单位完善安全措施,从 “被动监管” 转向 “主动服务”。
从 “建设期” 到 “运营期”:守护初心始终不变
“施工结束不是监管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” 通车前夕,第四大队已提前介入,对高速建筑控制区、穿跨越设施、广告设施开展巡查,为运营管理 “打基础”。如今,随着东部绕越高速正式通车,大队的监管重点已全面转向 “保通保畅”。
“接下来,我们会持续强化路政巡查、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,深化‘智慧执法’应用,让‘一路多方’联动更顺畅。” 大队负责人表示,无论是建设期的 “护航施工”,还是运营期的 “守护通行”,大队始终不变的是 “保障公众安全、服务区域发展” 的初心。
这条约63公里的高速,是徐州拓展发展空间的 “动脉”,也是第四大队执法人员三年坚守的 “见证”。未来,他们将继续以专业和担当,守护这条 “发展动脉” 畅通无阻,为公众出行安全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交通屏障。(龚争光 张亚芹)